兩年,心理咨詢師證書在高校里刮起一陣考證風。作為在校期間就拿下證書的“老江湖”,我發現很多同學備考時容易陷入三個誤區,今天就手把手教大家“躲雷”。
第一坑,跟風報高價培訓班。我室友去年花6800元報了某機構的"“抱過”班",結果發現課程內容和免費網課差不多。建議直接在某寶花98元買最新版教材,再配合國家人才培訓網的公開課資源,完全夠用。
第二坑,死磕理論知識??荚囍杏?0%的實操案例分析,但很多人只知道背書。我們宿舍四個人組隊,每周模擬咨詢場景,輪流扮演咨詢師和來訪者。實戰中發現,正確運用傾聽技巧比背100個專業術語更重要。
第三坑,錯過報名黃金期。大三下學期是最佳備考期,既能用上發展心理學等專業課知識,又不會耽誤畢業季。去年我們班有同學拖到大四才報名,結果實習和備考撞車,差點沒趕上考試。
備考期間建議做好三件事,每天抽半小時刷真題(重點看2023年新增的青少年心理模塊),每月參加學校心理社團的案例研討,考前兩周重點突擊測量量表的使用規范。記住,考試不是比誰背得多,而是看誰能把知識用活。

心理咨詢師證書對就業有幫助嗎?
花幾千塊考個心理咨詢師證,到底值不值?找工作能加分嗎?今天咱就嘮點大實話,不整虛的。
廢話不多說,有用,但別指望靠它逆天改命。二三線城市的社區服務中心、中小學心理老師崗位,招聘公告里明確寫著“持證優先”的不少。朋友在老家考了證,后來進了街道辦的心理服務站,每個月基礎工資四千多,加上績效也能到六千,在當地算不錯了。但你要是奔著在一線城市當高薪咨詢師,光有個證可差得遠。
三類人考證最劃算,
1. 教師/醫護/社工群體,學?,F在要求每個年級必須配心理老師,醫院心身科門診量越來越大,有證能讓你在單位多份競爭力,評職稱也算加分項
2. 想轉行的小白,雖然全職咨詢師門檻高,但可以先從線上心理傾聽師做起,某傾訴平臺時薪80-120元,邊接單邊積累經驗
3. 寶媽/自由職業者,利用碎片時間學習,既能解決自家育兒難題,又能接點青少年心理咨詢的兼職
市面上證書五花八門,記住這三條別上當,
認準中科院心理所或人社部教培中心的證書編號
低于3000元的套餐要警惕,八成后期要收“認證費”
承諾“包就業”的直接拉黑,正經機構不會這么忽悠
重點來了,別以為考完證就萬事大吉。認識個姑娘考完證半年沒找到工作,后來自己跑去公益組織做情感熱線志愿者,積累了200多小時個案時長,現在開了工作室專門做婚姻咨詢。這行講究“越老越吃香”,參加案例督導、學認知行為療法這些進階培訓,比證書本身更重要。
學姐提醒下,2023年開始,很多地方把心理咨詢納入醫保了,社區心理服務站遍地開花。有證在手,至少能趕上這波政策紅利。但說到底,這行需要持續投入學習,要是想著考個證就能躺賺,勸你還是換個賽道吧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