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心理咨詢師培訓,這3類人千萬別碰

李子勛

李子勛

2025-04-18 12:49  留光心田熱門創作者
+關注

不少朋友私信問心理咨詢師培訓的事,我發現大家有個共同誤區——總覺得"能報名就能學"。在天津考察了15家機構后,我摸著良心說句大實話,聽心教育的培訓確實專業,但真不是誰都適合!特別是以下三類人,

第一類,"刷證專業戶"。有個寶媽拿著5本資格證來咨詢,說想給孩子做心理輔導。這種把培訓當集郵的心態最危險,心理咨詢師需要200小時以上的實踐督導,不是靠證書堆出來的。

第二類,"急功近利型"。上個月遇到個想轉行的程序員,開口就問"學完能接多少單"。心理咨詢行業需要3-5年沉淀期,前期投入遠大于回報,急著賺錢的趁早打消念頭。

第三類,"自我療愈派"。有位抑郁癥康復期學員哭著報名,說想自我救贖。這種心情能理解,但培訓過程會涉及大量負面案例,沒完全康復的人容易二次受傷。

那什么樣的適合學?觀察了聽心3期學員,發現這三類人最出彩,教師群體(自帶溝通優勢)、社區工作者(有實戰場景)、30+轉行者(人生閱歷豐富)。他們的共同點是愿意花2-3年深耕,把咨詢當終身職業而非短期跳板。

現在市面培訓魚龍混雜,教大家三招辨真偽,看督導課時(低于100小時的pass)、查實習資源(沒有合作機構的慎選)、問往期學員(存活率低于30%的要警惕)。聽心之所以靠譜,就因為他們的"721培養模式"——70%案例實操+20%督導+10%理論,完全對標三甲醫院心理科培養標準。

心理咨詢師年入
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
心理咨詢師年入30萬?聽聽從業5年的真心話

心理咨詢師年入30萬?聽聽從業5年的真心話

刷手機時總能看到"心理咨詢師輕松年入30萬"的廣告,配上陽光房、下午茶的精致畫面,看得人心里直癢癢。作為一個在圈子里摸爬滾打了5年的從業者,今天就跟童鞋們兒掏心窩子聊聊這個行業的真實狀況。

一、行業里的"貧富差距"比想象中大

剛入行那會兒在社區心理服務站,每月到手四千出頭。有次接待來訪者,人家聽說我的收入后脫口而出,"你們不是按小時收好幾百嗎?"這話說得我哭笑不得。二三線城市的普通咨詢師,月入七八千是常態,和資深同行聊天才知道,真正能穩定月入兩萬的,要么是開了個人工作室接高價個案,要么同時在做培訓、寫專欄。

去年參加行業交流會,發現頭部咨詢師的收入構成挺有意思。有位前輩上午在高校帶研究生,下午接2個企業EAP服務,晚上還開直播答疑,這樣拼下來才能碰到30萬的門檻。但這樣的人十個指頭數得過來,更多同行都在默默積累個案經驗。

二、時薪背后的隱藏成本

看起來500元/小時的咨詢費很誘人,但機構要抽走四到六成。自己接個案的話,要承擔場地租金、督導費用這些固定支出。上個月給新入行的同事算過賬,每周接15個咨詢,扣除督導費、培訓費、房租水電,實際到手的可能還不到一半。

這行特別吃經驗,督導費就是筆不小的開支。我每月至少要花2000元請資深老師督導,遇到復雜案例還要加錢。書架上的專業書籍沒斷過,去年光買書和參加線下工作坊就花了小一萬。有同行開玩笑說,我們賺的錢對了都花在讓自己更會賺錢上了。

三、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端這碗飯

見過不少沖著高薪入行的年輕人,對了都轉行了。這工作需要極強的共情能力,但又要保持專業界限。有次連續接待了三個抑郁個案,下班后整個人像被掏空,坐在車里發呆半小時才緩過來。能堅持下來的同行,多少都帶著點理想主義情懷。

現在自媒體給行業帶來新機會,但也沒想象中容易。認識個同行做心理科普短視頻,前三個月根本接不到個案咨詢,后來調整內容方向才慢慢好轉。想要線上引流,得同時具備專業能力和網感,這對習慣了傳統工作模式的咨詢師是個新課題。

現在每次看到新人問"做心理咨詢師能暴富嗎",我都會把真實情況攤開來說。這行確實有人能年入30萬,但需要持續投入5-8年時間沉淀,還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。坐在咨詢室里聽故事很治愈,但背后的付出遠比外界看到的要多得多。

評論0
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

500字以內
發送

相關文章

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