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同行問我,"在壹心理平臺接個案到底能賺多少?"作為從業6年的心理咨詢師,今天我就掰開了揉碎了給大家算筆明白賬。
話不多說,新手咨詢師到手收入普遍在100-180元/小時,成熟咨詢師能達到300-500元,頭部咨詢師分成比例可談到平臺僅抽成15%。我去年在平臺接了283個咨詢,實際到手收入14.6萬,這個收入構成主要包含三部分,
1. 基礎咨詢費,平臺按咨詢師資質定級,初級每小時標價200元,中級300元,高級500元。重點來了——平臺抽成比例從30%到50%不等,剛入駐的新手要特別注意簽約時的階梯分成條款。
2. 課程分成,我參與開發的《焦慮癥自救門道》課程,每賣出一份能分到68元,這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23%。但需要提醒的是,課程開發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做案例整理和課件制作。
3. 督導服務,帶實習咨詢師每小時收費600元,平臺抽成20%。這個業務適合有5年以上經驗的咨詢師,既能創收又能積累行業資源。
別忘了新手三點別上當門道,①入駐時一定要爭取階梯式分成協議;②每周至少保持10小時個案量才能激活平臺流量扶持;③不要盲目接低價公益咨詢,會影響系統對你專業度的評估。
說到提升收入的訣竅,我個人覺得了個"333法則",每天3小時個案咨詢,3小時案例整理,3小時專業學習。去年我就是靠這個法則把客單價從200元提升到了350元。記住,這個行業最值錢的是你的咨詢小時數積累。

心理咨詢師個案量提升的5個技巧
很多新手咨詢師都遇到過這樣的困境,明明專業能力不差,但來訪者總是不多。今天分享幾個實實在在能增加個案量的方法,都是我和同行實踐過的經驗,幫你少走彎路。
一、線上曝光要"會刷存在感"
現在人找咨詢師,十有八九先上網搜。別只掛個簡歷在平臺就完事,要主動"刷臉",
1. 每周固定發2-3條原創心理科普,用大白話講生活案例(比如"總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怎么辦")
2. 在本地論壇/媽媽群解答簡單心理問題,末尾帶句"我是XX咨詢師,擅長..."
3. 拍15秒短視頻演示放松技巧,比文字更讓人記住你
二、把咨詢室變成"體驗店"
初次咨詢的來訪者就像試吃客戶,要讓他們有"超值體驗",
準備3個典型案例的解決思路小冊子
提前5分鐘調好室溫、燈光、紙巾位置
首次咨詢后給1頁個性化自我調節建議
很多人就因為第一次感受到專業細節,主動推薦朋友過來。
三、跨界合作要"主動勾搭"
別等著別人找你,這些地方藏著大量潛在來訪者,
1. 社區衛生院,給全科醫生培訓識別心理問題
2. 瑜伽館/健身房,合作壓力管理講座
3. 重點學校,給班主任做心理危機干預培訓
有個同行通過給連鎖美容院設計"員工情緒課",三個月新增23個長期個案。
四、口碑傳播要"制造話題"
鼓勵來訪者分享不是直接要好評,而是,
咨詢中個人覺得金句,"您剛才說的'好像被困在玻璃瓶里'特別形象"
準備印著心理咨詢熱線的便攜解壓玩具
逢年過節發關懷短信時,附贈冥想音頻
很多人自發在朋友圈分享這些小細節,比廣告更有說服力。
五、專業展示要"說人話"
避免羅列證書和理論,用這些方式展現專業度,
在文章里穿插咨詢對話片段(隱去隱私)
錄制不同咨詢階段的注意事項語音包
公開1份《常見咨詢問題自查清單》
有位咨詢師把"抑郁癥服藥門道"做成漫畫,被轉發5000+次,當月預約量翻倍。
學姐提醒,咨詢量提升的關鍵不是套路,而是讓人感受到"這個咨詢師懂我"。有位前輩在簡介里寫"專治各種'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'",反而吸引了大批年輕來訪者?,F在就開始試試這些方法,說不定下個月就要忙著排咨詢檔期了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