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師,我在醫院上班/當老師/做銷售,想考心理咨詢師證現實嗎?"作為從業8年的持證心理咨詢師,今天掏心窩子跟大家說點實在的。
先說3個關鍵數據,2023年全國心理咨詢師報考人數突破120萬,其中在職考生占比73%,但通過率只有48%。這說明什么?不是考試難,而是多數人沒找對方法。我帶的學員里,護士、教師、HR這些在職人員,通過率能到82%,核心就靠這3招,
第一招,選對報考通道?,F在中科院心理所和人事人才網都能考,但注意!中科院要求有心理學/醫學/教育學背景,不符合的選人事人才網更穩妥。有個學員是銀行柜員,去年就是報錯通道被卡了資格審查。
第二招,時間管理訣竅。每天通勤路上聽30分鐘考點音頻,午休刷20道真題,晚上睡前整理錯題本。有個幼兒園老師用這個方法,3個月刷完5年真題,說一千,道一萬考了89分。
第三招,實操訓練技巧。別光背書!我建議每周模擬1次咨詢對話,用手機錄下來回看。上次有個銷售主管發現自己在咨詢中總急著給建議,后來調整了傾聽技巧,面試時直接被心理機構相中。
特別注意的坑,警惕"“抱過”班"!上個月有個學員花6800報班,結果機構跑路。正規培訓費在3000-4500之間,超這個數要警惕。
對了說句大實話,考證只是敲門磚。建議先接社區公益咨詢積累案例,再考慮收費。我第一年做了137小時免費咨詢,現在時薪能到600,關鍵是要沉得住氣。

心理咨詢師證到底值不值得考?
幾年,朋友圈里曬「心理咨詢師證」的人越來越多。有人說是轉行神器,有人吐槽考了沒用,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聊聊這事兒。
一、考證熱背后的真相
現在市面上不少培訓機構喊著「時薪500」「在家接單」,把考證說得跟撿錢似的。但說實話,心理學這行不是有個證就能混的。二三線城市的全職咨詢師,頭兩年月入四五千是常態。那些高薪案例要么是資深專家,要么在一線城市有穩定客源。
考試本身不算難,題庫刷熟了基本能過。但真正要命的是后續投入——督導費每小時300-800元,長程培訓動不動兩三萬。考個證三四千,想入行還得準備十萬八萬的進修預算,這筆賬得先算清楚。
二、什么情況值得考
1. 教育從業者,學校老師、輔導員考這個挺實用。跟學生家長溝通時,學點危機干預、情緒管理的技術,比單純說教管用多了
2. 職場加分項,HR、社區工作者、銷售崗持證,確實能讓領導覺得你「會看人」
3. 全職媽媽/退休族,時間自由,能堅持接個案的話,50歲后反而有年齡優勢
4. 自我療愈需求,不少學員純粹為了處理家庭關系、育兒問題來學習,這種「為己而學」的反倒收獲最大
三、容易踩的坑
「包就業」騙局,正經機構不敢保證就業,說介紹兼職的多數是拉你去當課程銷售
山寨證書,認準中科院心理所這類老牌機構,帶國徽的資格證書2017年就取消了
速成陷阱,3天學會沙盤治療、7天精通催眠術?這種課不如去聽相聲
盲目接診,沒經過督導訓練就給人做咨詢,好比剛拿駕照直接上高速
四、入行前的靈魂拷問
1. 能不能忍受前三年入不敷出?
2. 愿不愿意持續花錢參加培訓?
3. 聽到來訪者的創傷經歷,自己心態會不會崩?
4. 家里人支不支持你做這行?
五、挑機構的門道
1. 看辦學資質,成立10年以上的老機構相對靠譜
2. 試聽很重要,老師要是只會念PPT,趕緊撤
3. 課程配不配督導,沒有見習和個案實操的培訓都是耍流氓
4. 查往期學員,直接問機構要畢業學員的聯系方式,敢不給的八成有問題
說到底,這個證既不是金飯碗,也不是廢紙一張。把它當職業技能來學,比當投機投資更實在。身邊真有朋友考完證開工作室的,但人家本來就有教育行業資源;也有考了五六年還在接免費案例的。關鍵想清楚,你要的是紙上那個章,還是實打實幫人的本事?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