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不少讀者私信,都在問同一個問題,我白天要上班,還能不能考心理咨詢師證書?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說說這個事。首先得明確,現在市面上的證書魚龍混雜,但中科院心理所頒發的《心理咨詢師基礎培訓合格證書》是業內公認含金量最高的,這個證書報考條件其實就三條硬杠杠,大專畢業、在校生憑學生證、或者有初級職稱。不過要注意,這里的大專學歷不限全日制,自考、成考、網絡教育都算數。
現在重點說說在職人員的特殊通道。很多培訓機構都開設了晚班和周末班,北京師范大學的繼續教育學院就有專門針對上班族的兩年制課程。我強調一點想走"免聯考"途徑的朋友,目前只有部分院校的同等學力申碩項目允許跨專業報考心理學碩士,但前提是必須完成先修課程。有個朋友去年通過西南大學的在職項目成功轉行,現在在社區心理咨詢室工作,月收入穩定在1.5萬左右。
考證后的發展路徑也值得注意。新手建議先從公益咨詢做起,像北京的心理援助熱線常年招志愿者。積累100小時個案經驗后,可以考慮入駐簡單心理、壹心理這些平臺。有個誤區要糾正,不是非要心理學本科才能入行,我們工作室就有兩位老師原來是護士轉行的,關鍵是要持續學習?,F在線上督導課程很方便,壹點靈平臺每個月都有案例研討會。
對了說個實在話,這行前期投入確實不小。培訓費+督導費+個案實操,前兩年準備個5-8萬是常態。但千萬別相信那些"包就業"的機構,這行最終還是要看真本事。建議先考下基礎證書,跟著靠譜老師做半年見習,再決定要不要全職投入。

心理咨詢師月入過萬是真的嗎?從業5年說大實話
☆一、行業現狀,旱的旱死,澇的澇死☆
廢話不多說,有人月入三五萬,也有人倒貼錢打工。這行和開飯館有點像——地段好、手藝硬的能賺得盆滿缽滿,剛起步的連房租都交不起。
我認識個同行大姐,在北京朝陽區自己開工作室。她專做青少年心理輔導,一小時收費800塊,每天排3-4個咨詢,周末還要開團體課。這種水平的咨詢師,月收入早超過3萬了。但另一個在老家縣城的朋友,掛靠社區做公益咨詢,每個月拿3000塊補貼,還得兼職賣保險貼補家用。
☆二、錢從哪兒來?☆
很多人以為心理咨詢師就是坐著聊天收錢,其實收入渠道比想象中復雜,
1. 個案咨詢,新手每小時80-200元,資深咨詢師300-800元
2. 企業EAP服務,給公司做員工心理輔導,一場講座2000-5000元
3. 線上平臺,入駐心理類APP接單,但平臺抽成高達30%-50%
4. 知識付費,做課程、寫專欄、直播連麥
5. 政府項目,社區心理服務站、學校合作項目
有個95后同行玩得特溜,白天接個案,晚上在短視頻平臺教情緒管理技巧,靠賣199元的“焦慮自救課”,一個月多賺2萬多。
☆三、想月入過萬得會“打組合拳”☆
單靠咨詢費想過萬?得滿足三個條件,
1. 每天穩定接3個以上咨詢(按單價300元算)
2. 每周工作6天
3. 持續有客源
但現實是,新手咨詢師前兩年普遍月收入在4000-8000元。我頭一年接過最便宜的個案,50塊錢一小時還給人家送了兩次免費咨詢。后來慢慢有了固定客源,又接了企業培訓,收入才突破五位數。
☆四、地域差距比工資差距還大☆
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,心理咨詢師時薪500元不算稀奇。但在三四線城市,很多人連“心理咨詢”和“心理醫生”都分不清。有個同行在東北某三線城市,掛了半年平臺只接到2個單子,對了改行做婚戀咨詢——因為當地大爺大媽更愿意為找對象掏錢。
☆五、那些月入3萬的人在干嘛?☆
觀察身邊高收入的同行,發現他們都有共同特點,
深耕細分領域,比如專攻婚姻危機、職場PUA、考試焦慮
會搞流量,要么在自媒體發科普視頻,要么和培訓機構合作
敢定高價,有個專做高管咨詢的朋友,明碼標價“首次咨詢3000元/2小時”
組團接活,和律師、教育機構搞聯合服務
比如我認識的一位老師,專門給留學家庭做心理輔導。家長為了讓孩子通過名校面試,心甘情愿掏每小時1200元的費用,她光靠寒暑假旺季就能賺夠一年的錢。
☆六、說點大實話☆
1. 證書≠賺錢能力,考個心理咨詢師證容易,但讓客戶心甘情愿付錢難
2. 這行特別“吃口碑”,前50個小時咨詢基本在貼錢積累案例
3. 要耐得住寂寞,可能連續三個月沒新客戶,突然某天老客戶帶人來
4. 身體損耗大,一天接4個深度咨詢,下班后根本不想說話
有個同行曾開玩笑,“別人以為我們月入過萬,其實前三年都在交學費——督導費每年2萬,培訓課3萬,工作室租金5萬...”
☆七、給新人的建議☆
1. 先當副業做,別輕易辭職,從周末兼職開始
2. 找對師傅帶,找個肯手把手教的督導,少走三年彎路
3. 練好基本功,別急著學高端技術,傾聽和共情練好了就夠用
4. 臉皮要厚點,該發朋友圈發朋友圈,該做科普做科普
我認識個90后姑娘,白天在醫院當護士,晚上在知乎寫情感問答。攢了兩年粉絲后開直播咨詢,現在月收入穩定在1.5萬左右。用她的話說,“這行掙的不是快錢,是慢功夫。”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