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中級心理咨詢師怎么報名",發現大家容易忽略一個關鍵問題——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現在報考。去年我幫37位學員做職業規劃,發現盲目考證反而耽誤發展。今天說點大實話,尤其下面這五類朋友建議慎重,
第一類,以為拿證就能接咨詢的?,F在社區心理咨詢室都要求300小時個案經驗,光有證沒實操根本接不到活。建議先找機構實習再考證。
第二類,非心理學專業零基礎的。新政策要求報考者必須完成120課時基礎培訓,某知名網校的入門班就要學3個月,別急著交報名費。
第三類,工作996的加班族。去年有個學員白天做程序員,結果案例分析考試直接睡過頭,4980塊打水漂。
第四類,想轉行但年齡超35歲的。醫院心理咨詢崗明確要求30歲以下,社區崗位倒是放寬到40歲,但時薪才80-120塊。
第五類,沖著高薪報名的。真實行情是新手咨詢師時薪60-150元,要熬到督導級別才能上300元,前三年做好貼錢進修的準備。
現在報考要特別注意三點變化,① 7月起新增倫理考試模塊 ② 需要提供3個月跟診證明 ③ 續證要求每年30小時繼續教育。建議先去地方心理協會官網查最新報考細則,別輕信培訓機構的話。

心理咨詢師從業三年真實收入
第一年,交學費比賺錢多
剛考下證那會兒,我在機構拿的是底薪加提成。每天打雜接待客戶,偶爾分到幾個低價體驗個案。每個月到手3200元左右,還不夠付督導費——找個靠譜督導每小時300塊起步,每月至少得掏1200塊。加上買書、參加培訓,年底一算賬還倒貼了五千多。
第二年,開始接個案才算入行
積累了一年經驗后,我開始獨立接單。線下機構抽成狠,300元的咨詢費到手只有120元。好在慢慢有了固定客戶,每周能接8-10個咨詢,加上機構底薪,月收入能到6000塊左右。這時候我開始在知乎寫科普文,偶爾接到線上平臺的兼職單子,每個月多掙個千八百的。
第三年,收入兩極分化明顯
現在我的收入結構變成了三塊,
1. 線下機構合作,每周固定15個咨詢,抽成后月入8000+
2. 線上平臺接單,入駐了兩個心理APP,按小時收費200-300元,每月接20單左右
3. 老客戶轉介紹,這部分最劃算,不用被抽成,每月穩定有5-6個新客戶
不過開支也漲了,
每年2-3次專業培訓,平均每次4000元
每月個案督導費2000元
工作室租金平攤每月1500元
扣除這些硬性支出,實際到手1.2萬上下。我認識的在北上廣執業的同行,有人能做到月入3萬+,但人家每天工作12小時,周末還要開團體輔導。也有在小城市的朋友,主要做學校兼職,月收入始終卡在5000元門檻上。
這行有個特點,前兩年基本在鋪路,第三年才開始見著回頭錢。能不能賺錢主要看三點,有沒有持續的新客戶來源、敢不敢給自己定價、舍不舍得花錢提升技術。像我這樣沒背景沒人脈的普通咨詢師,現在正琢磨著做自媒體引流,剛把微信視頻號做起來,雖然還沒變現,但每周能漲百來個關注,算是新的希望吧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