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咨詢師:三句話治愈崩潰瞬間

蘭曉雅

蘭曉雅

2025-03-18 16:58  留光心田熱門創作者
+關注

深夜11點的急診室,值班護士小林正躲在更衣室抽泣——白天被家屬指著鼻子罵"不配穿這身衣服"的場景揮之不去。作為心理咨詢師的我遞上紙巾,說了三句話,"你盡力了""這不是你的錯""我陪你坐會兒"。20分鐘后,她擦干眼淚重新戴上了護士帽。

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。從業8年我發現,90%的情緒崩潰只需要三句"急救話術",

1. 承認情緒,"我能感受到你現在很難過"(切忌說"別哭了")

2. 轉移焦點,"要不要試試把這件事寫下來?"

3. 重建掌控,"接下來你想先做哪件小事?"

上周接診的網約車司機王師傅就是典型案例。他被乘客投訴后整夜失眠,反復念叨"我就是個廢物"。我引導他把投訴內容逐條寫在紙上,突然他拍腿喊道,"這條說我繞路,可那天是導航出問題哈!"說著就翻出當天的行車記錄。當他把證據截圖發給平臺時,背了半個月的包袱瞬間卸下。

情緒急救不是要講大道理,關鍵是幫當事人找回掌控感。就像教人游泳,不是告訴他要怎么換氣,而是先讓他在淺水區站起來。記住這三個步驟,下次遇到朋友崩潰時,你也能成為臨時心理醫生。

心理咨詢師必備
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
心理咨詢師必備的溝通技巧有哪些?

心理咨詢師必備的溝通技巧有哪些?

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,光有專業知識遠遠不夠。溝通能力才是真正讓來訪者打開心扉、建立信任的關鍵。下面這些接地氣的技巧,都是實踐中個人覺得出的“干貨”,新手老手都適用。

一、☆學會“閉嘴”,多聽少說☆

很多人以為心理咨詢師要靠“能說會道”解決問題,其實恰恰相反。傾聽才是核心技能。當來訪者傾訴時,少插話、少打斷,用眼神、點頭或簡單的“嗯”回應,讓對方感覺被重視。

比如來訪者說,“我最近總是失眠,壓力特別大……”這時候別急著問“為什么壓力大”,而是先給一個安靜的空間,讓對方把話說完。真正的傾聽是放下自己的預設,專注對方的感受

二、☆共情不是同情,別說“我懂你”☆

“我理解你的感受”這句話聽起來溫暖,但用不好反而顯得敷衍。共情的核心是站在對方的角度體會情緒,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安慰。

舉個例子,來訪者提到被同事排擠,不要說,“別難過了,職場都這樣”,而是嘗試說,“被孤立的感覺一定很不好受,能具體說說發生了什么嗎?”把重點放在對方的體驗上,而不是急于給建議。

三、☆提問要“講究”,別當“十萬個為什么”☆

提問是引導對話的關鍵,但問題太生硬會讓人有壓力。多用開放式問題,比如,“能多說說你當時的感受嗎?”而不是,“你是不是覺得生氣?”

還有一種技巧叫“溫和追問”——當來訪者提到某個關鍵詞時,可以順著問,“你剛剛說‘害怕失敗’,這種害怕具體是指什么?”像朋友聊天一樣自然,避免審問式對話。

四、☆注意“身體語言”的信號☆

溝通不光靠嘴,眼神、坐姿、手勢都在傳遞信息。比如,

身體微微前傾,表示專注;

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,避免抱胸(防御姿態);

適當點頭,但別像“小雞啄米”頻率過高。

如果來訪者說到激動處開始流淚,遞一張紙巾比說“別哭了”更有溫度。

五、☆反饋要“具體”,別當復讀機☆

重復來訪者的話是基礎技巧,但高手會加入自己的理解。比如對方說,“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?!笨梢曰貞?,“聽起來你對自己要求很高,甚至有點苛責?”這種反饋既確認了信息,又引導對方深入思考。

注意!別用“我明白”“確實如此”這類模糊回應,容易顯得不走心。

六、☆真誠比“套路”更重要☆

再多的技巧都比不過真實的態度。如果來訪者的問題讓你聯想到自己的經歷,可以適當說,“我雖然沒有經歷過完全相同的事,但曾經也有過類似的感受……”這種適度的自我暴露能快速拉近距離。

但要記住,真誠不等于掏心掏肺,始終以對方的需求為中心。

七、☆遇到“沉默”別慌,給它點時間☆

咨詢中最尷尬的莫過于冷場。其實沉默可能是來訪者在整理思緒,或是觸碰到了內心敏感區。這時候可以溫和地說,“剛才的話題似乎讓你有些猶豫,你愿意多聊聊嗎?”如果對方依然沉默,不妨安靜等待。有時候,沉默比語言更有力量。

八、☆時刻覺察自己的情緒☆

心理咨詢師也是人,聽到極端案例可能會憤怒、難過甚至想批評對方。這時一定要區分“對方的情緒”和“自己的反應”。比如來訪者抱怨伴侶出軌,你內心不認同他的處理方式,但依然要保持中立,先理解他的感受,而不是評判對錯。

寫到這里,突然想起一位前輩的話,“好的咨詢師像一面鏡子,幫人看清自己;而不是一盞指路明燈,告訴別人該往哪走?!卑堰@些技巧練到自然,就能讓溝通真正成為治愈的工具。

評論0
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

500字以內
發送

相關文章

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