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求是指某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一類人提出的具體愿望和條件,希望對方能做到或實現;它會隨著提出人的情緒、認為、感受而變化,它只針對某個人或某類人。要求是他律的,高要求會讓人對抗和缺愛。它是命令或包辦他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方式。
如果一個小孩在四歲時就能識別兩千個字,背誦《三字經》、《千字文》,我們就以為他很聰明。而這有什么用處?只不過是在往一臺電腦的硬盤上多儲存一些數據而已。
小李的孩子放學后,完成作業后,就出來玩耍,正跟小伙伴們玩得正高興時,小李下班回來了,遠遠地看到孩子在一群小伙伴中,玩得不亦樂乎,小李非常生氣,孩子出來玩耍應該征求小李的意見,而不是自作主張。
小李氣沖沖地走過去,對著自己的孩子一陣痛批,把周圍的小伙伴們嚇得打冷戰,小李的孩子聽著家長的話面紅耳赤,感覺自己在小伙伴面前一點面子都沒有,小李從樓下,一直說到家里,孩子的表情越來越難看,小李卻沒有發現,依舊對著孩子滔滔不絕。
直到孩子哭了,小李才停止說教。檢查作業時,看到有錯的題,對著孩子又是一頓說教,此時孩子的自尊心已經跌落到谷底了,無力再往上攀爬。
小魚放進魚缸里,幾年以后依然還是小魚。如果再把小魚放進池塘里,它們竟然奇跡般地長成了大魚。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只有打破“魚缸”,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多發展,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看,這就是著名的魚缸法則。所以不要把孩子束縛在你的認知范圍內,也許就是因為你的眼界、格局影響了孩子的一生。
一個好的家長,應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省上來。無論如何你都愛他,怎么樣你都愛他,你的愛甚至和他無關。這才是真正的愛。這愛像老天對萬物的態度一樣,給予你但對你沒有要求、沒有期待,他對你無為。
在孩子教育這件事上,家長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,給孩子做個好的典范和榜樣。希望他能更多的可以從爸爸媽媽的身教中,學會愛、學會生活,學會成就。只做引導,不過分的要求孩子,給予一點的尊重和諒解,這是相處最和諧最正確的方式。育兒的難題,是家長們心頭最為重要的事情,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身心能夠得到健康發展,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