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內生長,做最好的自己

李晴

李晴

2022-07-27 14:23  留光心田熱門創作者
+關注
心理學大教授于丹曾說:“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,抱怨處世艱難。其實,與其怨天尤人,不如反躬自省?!庇龅嚼щy時,從自身尋找原因和方法,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途徑。

看過這樣一個故事:

一個中年男人向馬祖禪師請教修行之道。馬祖禪師答曰:饑來吃飯,困來眠。這人很疑惑,又問,大家不都是這樣嗎,為什么只有禪師修行如此深呢?禪師回答:不是的,他們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,睡覺的時候想著吃飯。而我吃飯就是吃飯,睡覺就是睡覺,因此有不同。

許多時候我們都把自己的人生方向弄了差錯,越是站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,人生的列車自然會增加出軌的風險。只有遵循自己的內心,堅定自己的步伐,才能活成最精彩的自己。

張德芬老師的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里寫道,“親愛的,外面沒有別人,只有你自己。”當我們覺得自己活的不夠好的時候,請你關掉朋友圈,多去看書。人在處于焦慮迷茫狀態時,能量場是很低。我們需要的是好好審視自己,關愛自己。伴隨著年齡的增長,一個人經歷家庭、事業、生活的諸多洗禮,已經不能再向外繼續抱怨訴求了,而是要向內生長,了解真正的自己。

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,抱怨處世艱難。其實,與其怨天尤人,不如反躬自省。

如果還在執著于外界的看法,只是徒增行至終點的追悔莫及。抱怨既浪費了時間,又不能解決實際問題。只有遵循自己的內心,不追求他人的期待,堅定自己的步伐,才能活成最精彩的自己。

美國臨終關懷師們做過一份調研:臨終的老人們后悔最多的事情是:“如果人生可以重來,我要按我的意愿活一次?!闭嬲軌蚪鉀Q問題的答案,其實都在你的心中,不斷向內探尋才是根本之道。

通透的人生,不是向外延伸的廣度,而是向內探尋的深度。只有脫離對外物的執念,回歸生命的本真,不牽絆,不執拗,方可窺見自己的心性,才會容易獲得幸福。

余生,別再向外追索,不要再糾纏于人與事的瑣碎,不要再執著于外界的評價認可,而要向內生長,與自己交心,和自己較勁,去尋找自己真正平靜,給自己安寧。

相關推薦

? 溫馨提示:本文由作者流光心田心理咨詢網創作,未經著作權人允許,禁止轉載。

評論0
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

500字以內
發送

相關文章

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