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愛發脾氣,家長要這樣引導!

《聰明養育》一書中提到:孩子發脾氣的時候,正是教他管理情緒的好機會。

同事有個孩子一開始常常發脾氣,每次父母都吼他:“你再鬧我們就不要你了!”被嚇到的孩子,漸漸“收斂”起來,變得“特別懂事”,不再需要父母操心。慢慢的,他也變得內向、不愛說話。直到他們偶爾看到孩子的日記,才發現自己的孩子居然有自殺的念頭,去醫院一查,結果患上了抑郁癥。

孩子在發脾氣時,最主要表現為發出憤怒的情緒,可能這是孩子給父母發出的求助信息。

心理學家認為,孩子在犯錯時,如果認為自己無人關心和愛護時,會表現出極度的憤怒。雖然從表面上看,孩子是氣勢洶洶的樣子,內心卻隱藏著恐懼的心理。

他們希望得到父母的幫助和理解,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愿望,就會從內心失去控制,既不愿意承認錯誤還會再犯錯誤。如此看來,孩子發脾氣,關鍵在于如何引導。

孩子發脾氣時,家長該如何引導呢?

1、盡量的理解和接受

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不要指責,也不要憤怒的回懟。父母要表示理解,讓孩子得到一定的宣泄之后再與孩子進行交流。讓他明白道理懂得規矩,可能孩子更容易接受,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。

2、讓孩子感受到被家長關注

有時,孩子發脾氣是是為了博取大人的關注,以改變得不到回應的現狀。在聽取孩子的看法后,父母再進行耐心的引導,告訴孩子在有意見時應該選擇表達,而不是亂發脾氣,要讓他知道發脾氣的后果,給他提供解決的辦法。

3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

有的孩子發脾氣,是因為自己不懂怎樣應對,或者是沒有能力克服困難,這是在向父母求助,只是他表達的方式不對。如果能得到父母的幫助,感受到完成任務的快樂,就不會輕易的發脾氣。因此,父母及時的給孩子以幫助,既能讓孩子的情緒得到緩解,也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,提高他戰勝困難的信心。

4、恰當地轉移注意力

當孩子哭鬧不止時,采用注意力轉移的方法通常會有效果,比如帶孩子離開當下的環境、引導他去玩平時喜歡的玩具、陪他看會兒動畫片等。

5、以身作則,為孩子樹立榜樣

家長應該以身作則,為孩子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榜樣。作為孩子最好的老師,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,一舉一動都非常重要。因此,父母平常時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,更不要動手打架來解決問題,別讓孩子“有機可乘”,學到不好的東西。

據有關專家研究表明:3~2歲的孩子發脾氣其實是通過這些行為來表達自己的生理需要。5~3歲的孩子發脾氣發脾氣通常跟自己父母的日常行為教育有關。7~8歲這個年齡段,如果孩子出現經常哭鬧發脾氣的行為,他們往往是跟家庭的氛圍有著很大的關系。這個時候家庭氣氛往往起著主要的作用。

孩子脾氣暴躁,通常都與家長有關,家長的為人處世,家長的行為和態度都是會直接影響到孩子,所以,我們要引導孩子一步一步的把情緒釋放出來,用愛來引導一切,比任何方式的鎮壓和說教都好過一千倍。

相關推薦

? 溫馨提示:本文由作者流光心田心理咨詢網創作,未經著作權人允許,禁止轉載。

評論0
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

500字以內
發送

相關文章

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